近年来,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,总体近视率已达52.7%,且低龄化、高度近视比例持续攀升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、青光眼等不可逆的眼底病变。为此,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家、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原眼科主任医师朱健华教授指出:“近视防控需从预防、筛查、干预全链条入手,家长的科学认知和行动是关键。”
朱健华教授强调,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抑制近视发生。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,调节眼球生长速度,延缓眼轴增长。研究表明,台湾推行每日80分钟户外活动政策后,儿童近视率从17%降至8%
临床验证的防控手段包括:
角膜塑形镜(OK镜):夜间佩戴可重塑角膜形态,白天无需戴镜,适合近视<600度的儿童,延缓眼轴增长效果显著57。
离焦眼镜: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形成周边离焦,减缓近视加深57。
2024年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应用专家共识》指出,0.01%阿托品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,联合光学干预效果更佳,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
朱教授提醒,眼轴长度比裸眼视力更能反映近视风险。建议家长从3岁起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定期监测眼轴变化,实现“防发生、防发展、防高度近视”
多地通过社区筛查、学校合作建立视力档案,朱教授所在的贵阳康视眼科医院也定期开展近视筛查与科普,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。
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用眼习惯:
“20-20-20”法则:每用眼20分钟,远眺6米外物体20秒。
减少近距离用眼:控制电子产品时间,阅读距离保持30cm以上。
饮食调节: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、C、E及钙的食物(如胡萝卜、深色蔬菜),控制甜食以防巩膜弹性下降
朱健华教授呼吁:“近视不可逆,但可防可控。家长应摒弃‘戴镜会加深度数’的误区,及时验光配镜,避免未矫正近视每年增长超100度。”
✅ 定期检查:每3-6个月复查视力及眼轴9。
✅ 每日户外:保证2小时以上阳光接触15。
✅ 科学用眼:调整书桌照明,避免侧卧阅读
近视防控是一场需要家庭、学校、医疗机构协同的“持久战”。正如朱健华教授所言:“早行动才是护眼的最好策略。”通过科学认知、精准干预和日常习惯的积累,我们能为孩子筑起视力健康的坚实屏障,守护他们的清晰未来!